数字时代的「铁幕」正在英美这两个传统盟友之间缓缓落下。3月14日曝光的英美秘密会谈,将现代版的「棱镜门」推向了新高潮——英国政府依据《调查权力法案》要求苹果植入加密后门的举动,不仅撕开了科技公司与政府博弈的旧伤疤,更在五眼联盟内部划出了数字主权的分界线。
这场拉锯战早有伏笔。今年1月英国下达技术能力通知时,苹果选择用技术性后撤代替正面冲突:直接关闭英国市场的ADP加密功能。这看似妥协的举动实则暗藏锋芒——既然无法对抗《调查权力法案》的域外效力,就用功能阉割制造司法真空地带。正如电子前沿基金会(EFF)指出的,苹果此举既避免全球用户数据裸奔,又让英国当局的「数据捕鲸叉」失去着力点。
值得玩味的是,英国政府试图用「恐怖主义调查」的道德制高点包装技术霸权。但安全专家Alan Woodward教授犀利指出:当英国政府幻想通过一部国内法案就能号令硅谷巨头时,已暴露出「数字殖民主义」的思维惯性。毕竟在《调查权力法案》框架下,英国情报机构GCHQ理论上可以要求访问任何国家公民的iCloud备份,这种「治外法权」的扩张欲连美国都深感不安。
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的介入绝非偶然。在美英「云法案」协议构建的数据共享体系里,英国的要求如同在盟友的围墙下埋设炸药。参议员怀登的警告一针见血:当英国秘密通知的触角伸向美国公民数据时,这已不是简单的执法协助,而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数字渗透。难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CSIS)最新报告警示,此类事件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地缘政治格局。
伦敦高等法院今日的非公开听证会,注定成为科技史的关键注脚。这是苹果首次通过司法程序挑战《调查权力法案》,也是全球科技巨头对政府监控扩张的「诺曼底登陆」。虽然庭审细节包裹在「国家安全」的黑箱里,但拉夫堡大学网络安全教授Oli Buckley的预言已回荡在泰晤士河畔:「当政府用法律强制技术降级,等于给黑客发放万能钥匙——英国用户的数据金库迟早会成为暗网的热门商品。」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苹果的沉默比声明更具深意。当英国用户被迫关闭ADP功能时,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加密保护,更是数字时代最基本的「数据主权」。而华盛顿与伦敦的密室谈判,则揭开了后斯诺登时代最吊诡的现实:当民主国家以「国家安全」之名挥舞技术大棒时,与威权主义的边界正在数据流的冲刷下变得模糊不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