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暗战前夜:从“赛马”到“收权”
当比亚迪在2月将智驾系统“天神之眼”全系下放至7万元车型时,所有人都以为吉利会沉默。但3月3日,吉利甩出“千里浩瀚”——一套覆盖5大层级的智驾方案,直接对标比亚迪的A/B/C三级体系。
这不是仓促应战。过去五年,吉利内部经历了一场从“军阀割据”到“中央集权”的暗战。2024年《台州宣言》发布后,李书福关停11个冗余品牌,极氪吞并领克、银河整合几何,这场整合的终极目标正是为技术统一铺路。
“以前各品牌自建智驾团队,光是激光雷达供应商就有三家。”接近吉利的工程师透露。如今,极氪的浩瀚系统被钦定为集团技术底座,连沃尔沃都要向其“借兵”。
二、技术底牌:用AI重构护城河
与比亚迪“硬件堆料+规模碾压”的阳谋不同,吉利选择了一条更隐秘的路径:
算力霸权:星睿智算中心2.0以23.5EFLOPS算力碾压华为(7.5EFLOPS)、小鹏(10EFLOPS),甚至超过特斯拉北美中心日均处理量的1.8倍。
数据闭环:750万辆L2级车辆实时回传数据,结合30颗低轨卫星构建“上帝视角”,号称能预判自然灾害并自动避险。
开源围剿:联合DeepSeek、阶跃星辰开源多模态大模型,试图复制Android在手机市场的生态霸权。
这套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:当特斯拉因数据合规在华受挫,吉利用“卫星+本地化数据”构建防火墙;当比亚迪依赖供应链降本,吉利用全域自研对冲风险。
三、市场博弈:慢半拍的阳谋
比亚迪的激进肉眼可见:7万级海鸥标配AEB,20万级汉EV搭载激光雷达。而吉利的策略更像“温水煮蛙”——新品标配智驾、旧款逐步改款,甚至允许经销商清库存。
这种克制背后是精密的成本核算:
H1方案(10V5R传感器+100TOPS算力)下放至15万元车型,用“高速NOA+自动泊车”抢占中端市场;
H9方案(双Thor芯片+L3预埋)剑指30万元高端市场,与极氪001形成夹击。
“比亚迪在打闪电战,吉利在打持久战。”某券商分析师评价。前者用价格换规模,后者用技术换溢价,两条路线将在2025年迎来终极对撞。
四、未竟之战:窗口期只剩12个月
尽管吉利在发布会上高调展示“泊车代驾VPD”“无图城市NOA”等黑科技,但隐患已然浮现:
多品牌协同难题:银河主打性价比、极氪锚定高端,如何避免内耗?
L3落地瓶颈:法规滞后让H9方案沦为“期货”,而特斯拉FSD V12已在北美狂飙。
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市场——2025年1月,吉利以微弱优势反超比亚迪登顶销量榜,但后者凭借“智驾版”车型,2月进店量暴涨40%。
结语:平权还是特权?
当吉利喊出“安全平权”时,评论区出现神回复:“以前是没钱买吉利,现在是没钱买吉利。”这场智驾军备竞赛的本质,是自主品牌从“性价比”向“技术特权”的跃迁。
比亚迪赌的是规模效应,吉利押注技术纵深,而特斯拉正在等待数据合规的破冰时刻。三股势力交锋处,中国车市的权力版图正在裂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