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轨飞行276天!中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!
5月8日消息,据央视新闻报道,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,在轨飞行276天后,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。这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...
5月8日消息,据央视新闻报道,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,在轨飞行276天后,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。这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...
蛋白质相互作用(PPI)可以说是人体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,事关人体生长发育、新陈代谢,是疾病治疗干预的重要来源,PPI失调会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,因而该领域也是医药行业关注的研究热点...
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消息,该校潘建伟、徐飞虎等与上海微系统所、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,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、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...
3月10日,上海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,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陆卫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光子-磁子相互作用及强耦合调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。研究团队首次在铁磁绝缘体单晶中发现了一种全...
来自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的消息,近日,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,开展了在轨验证实验任务,并取得成功。这是目前已知世界第一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,...
近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、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,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,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《物理评论快报》上。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力学基...
文|朱邦芬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物理学家,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监督委员会委员)去年教师节,施一公教授给我打了个电话,然后传给我一封马化腾先生跟他联名邀请我担任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监督委...
在安徽合肥,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这几天已经是一片繁忙景象。我国最新量子计算机“悟空”即将在这里面世,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生产量子芯片。今天(1月31日)中午11时15分,央视新闻...
1月27日消息,欧空局近日在第15届欧洲太空会议上宣布,经过工程师在ESTEC技术中心几个月的测试,目前由28颗卫星组成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,其高精度定位服务...
1月13日,腾讯公布2022年新基石研究员名单,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、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科学家,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,平均年龄48岁,其中最年轻研究员38岁,女性研究员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