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5日海淀区经济工作会上,雷军首度披露战略级研发图谱:作为中国智造标杆企业,小米在2021-2025五年技术攻坚周期拟投入千亿级研发资金,其中2025年单年度达300亿元的战略级投入规模剑指核心技术突破。同期发布的造车业务数据显示,首款车型SU7上市9个月逆势跑出13.5万订单量。现在购买用户,仍需等待半年以上才能拿到新车,显示出市场对小米产品的强烈需求。
【技术战略解码】
在回顾企业15年进化史时,雷军重点拆解"技术压强"策略:创业团队于2009年在中关村保福寺桥开启移动互联网征程,从初始团队的"小米粥誓师"到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(IDC 2023Q4数据),印证了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的战略价值。2021年启动的五年千亿研发计划,目标直指智能终端、智能汽车、AIoT三个战略级技术坐标系。
【逆境破局样本】
面对2022-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寒冬,自主技术积累成为穿越周期密钥:2023年整体营收同比反弹32.6%,手机业务重启双品牌战略后迅速夺回全球市占率。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市场,依托智能手机生态链能力迁移,首年量产车型即实现13.5万辆交付,创新造车势力首年交付纪录。
雷军重申信心与研发投入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面对困难时,企业必须坚定信心,相信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。
过去15年,小米抓住了时代的机遇,保持了高速增长。但也曾遭遇发展瓶颈,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负增长,内外压力巨大。小米在去年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,增速超过30%,并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30%以上的增长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