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游戏跃居行业第三 赢了业绩失了口碑

PigSay 2021-09-23 3281 0

不知不觉间,阿里成为了国内第三大游戏厂商。

2020年之前的阿里游戏,一直在行业内处于隐身状态。不过在阿里内部,对于游戏业务的重视程度却越来越高。2020财年Q1财报会议上,高管就曾明确表示阿里的自研游戏业务已跨越孵化阶段。

原因很简单,从2019年年底开始,灵犀互娱这家新冒出头的游戏厂商,其旗下两款自研游戏《三国志·战略版》和《三国志幻想大陆》,在畅销榜上长期占据前列,就已经受到了部分媒体的关注。

有媒体分析,《三国志·战略版》2020年全年的营收规模将突破50亿元,而到了2021年,随着推广力度的进一步加大,《三国志·战略版》的营收规模有进一步的提升。结合《三国志幻想大陆》近乎同等的市场表现,2021年上半年,灵犀互娱全线的产品营收规模就已经超过百亿规模。横向对比的话,灵犀互娱已经是业内第三大游戏厂商。

但是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灵犀互娱只是阿里游戏的品牌。这也意味着,阿里已经是国内前三的游戏巨头。

为何阿里要用灵犀互娱做品牌,同时在产业内从16年之后,阿里游戏一直蛰伏。灵犀互娱也格外低调,而直到今年ChinaJoy上,阿里为其云游戏业务的推广,才又一次高调现身,并喊出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云游戏”这一有着明显阿里风格和基因的口号?

在互联网各个产业领域,阿里极少低调,事实上在游戏业务上,阿里也曾有过一段极其高调的时光,只是口碑很差而已。

马云在2013年之前,曾数次在公开场合放言“阿里饿死也不做游戏”,并一直表示游戏对中国青少年有害无益,阿里坚决不碰。只是,面对游戏超强的吸金能力,阿里最终还是屈服了而已。

2013年之后,阿里在游戏业务上的布局可谓动作频频,先是推出首个阿里游戏平台,后又巨资收购UC九游,同时在2014年到2015年两年时间里,代理《暖暖环游世界》、《突突三国》、《弓箭》、《花样爷爷》等产品,由于缺乏运营经验最终以失败收场;无奈之下的阿里在2016年宣布放弃手游业务……

当然,在此期间,不论是阿里推出游戏平台,意图通过八二分成打破游戏行业分成规则,还是喊出将收益的10%捐助给农村孩子用于教育事业,抑或是推出所谓的精品IP免费共享,甚至于在2016年宣布放弃手游业务……阿里游戏的诸多承诺和口号,几乎没有一个落到实处,其在行业内的口碑和话语权重,当然也就可见一斑了。

毕竟说过很多谎言,放出过很多大话,最终也没有收场,因此阿里游戏一直隐身于产业中,收购自研游戏厂商简悦更名为灵犀互娱,也几乎少有人知。

但是,阿里游戏或者说灵犀互娱在玩家群体中的知名度,其实并不低。一方面是《三国志·战略版》和《三国志幻想大陆》的市场表现不俗,玩家规模很大,甚至《风之大陆》和《长安幻世绘》在上线之初也有非常优异的表现。

只是,灵犀互娱或者说阿里游戏的产品,在玩家群体中的口碑并不如其市场表现那般,从taptap上我们可以看到,以上几款阿里自研且主打的产品,其评分几乎都在7.2分左右,远低于一二线厂商的主打游戏评分。

根本原因在哪里呢?从玩家的评论和反馈中可以看到,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一点——氪金情况过于严重。按照玩家的说法,阿里旗下的数款游戏,基本上都要氪金到1万元左右,才会有比较舒服的游戏体验,而这也代表着,阿里游戏的ARPU值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当然,其营收规模高除了玩家贡献的ARPU值突出以外,与阿里自身给予游戏业务的流量资源也有很大关系,通过大范围的广告和买量,以维持较高拉新率和在线人数规模,至于留存率,通过蝉大师等第三方数据软件可以看到,阿里游戏旗下的产品并无突出表现。

可以说,阿里游戏目前在业界和玩家群体中的口碑表现,都较为一般。不过,即便是这样,阿里也已然成为了国内第三大游戏厂商,这也可见阿里对于游戏业务的重视和投入。

不过,当对着行业同行撒了数个弥天大谎,转身变成低调的实力派;通过巨额广告和买量投入,换来玩家的尝鲜和高额充值,这样的阿里游戏,能否持续成长,并且追赶行业两强,显然是一个充满阴云的大问号!

不重视对业界的承诺,不在乎用户的看法,阿里游戏的表现,不正是近两年来阿里整个企业展现出来的姿态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