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的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转向。高盛最新报告显示,过去两个月美股剧烈震荡期间,约2000亿美元资金从美国共同基金流出,其中超六成流入了中国股票和ETF市场。截至3月10日,MSCI中国指数年内涨幅已达20%,创下该指数有史以来最佳开年表现,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更以32%的涨幅领跑全球。
资金转向:美股波动下的新选择
“全球长线基金正重新校准风险敞口。”高盛亚太区策略主管刘劲津在报告中指出,美股仓位已接近历史高位,而特斯拉、苹果等科技巨头的盈利修正率持续走低,促使投资者转向估值更低、增长逻辑更明确的市场。数据显示,中国科技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仅32.3倍,不足英伟达的90%,但研发投入强度已追平硅谷水平。
技术突破:AI 成估值重构关键
这场转向的核心推力来自中国AI技术的范式突破。DeepSeek推出的R1大模型以557万美元训练成本实现GPT-4o数亿美元的效果,其开源策略更在全球形成“技术平权”效应——上线7天用户破亿,带动昇腾芯片订单激增300%,并直接冲击英伟达GPU霸权(单日市值蒸发5890亿美元)。高盛认为,这种“用算法优化对冲硬件限制”的创新路径,使中国科技股兼具盈利提升和估值扩张的双重逻辑。
微观驱动的可持续性
与以往政策刺激行情不同,此次上涨呈现鲜明的企业主导特征: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等头部企业通过组织变革激活创新效能,其云服务、AI应用等B端收入占比年内提升至42%;而DeepSeek、Manus等新势力则以开源生态吸纳全球开发者,形成“技术-场景-资本”的增强回路。高盛特别强调,中国此轮技术突破更多依赖工程师红利和商业模式创新,“这比资本堆砌的成长更具韧性”。
变局中的暗礁
市场的热情也暗含博弈:南向资金单日296亿港元抄底创纪录,但外资对消费、地产等板块仍持谨慎态度。高盛提醒,若美国升级AI芯片封锁或扩大关税清单,短期波动或将加剧。不过该机构维持预测:MSCI中国指数年内还有12%-28%上涨空间,AI带动的年化盈利增长可达7.8%。